作者: 刘卫国 来源: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 2025-04-03 09:05
中国菏泽网消息 (通讯员 韩秀娟 刘天宇 记者 刘卫国)日前,在定陶区茗嘉兴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新建的食用菌智能化示范大棚内,合作社负责人马化彬正在指导种植户李博在手机端使用食用菌智能化管理系统。
“现在大多数种植户还是传统的种植模式,如果棚内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不均衡,或者种植密度过大,都会直接影响菌菇的产量和品质。”马化彬说。
茗嘉兴合作社在省农业农村厅的指导下,依托茗嘉兴“智惠乡村”工作站,新建了一批智能化示范大棚,在食用菌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下,有效避免了这些问题。
“去年种的时候因为缺少经验,菌包经常出现红霉和绿霉,蘑菇成活率低。今年安装了智能化设备后,蘑菇质量好了,产量也提高了。”种植户李博说。
2024年,定陶区立足乡村振兴主题,汇集山东省财政厅、教育厅各项帮扶政策,探索推行“立足一个特色产业,依托一家龙头企业或者农民合作社,至少对接一所高校(院所)优势学科,派驻一支专家团队,建立一套运行机制”,创新打造“智惠乡村”工作站发展载体,搭建起高校与种植基地、生产企业的“智慧桥梁”,真正让科研成果惠及乡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定陶区在逐一摸清区内涉农企业和重点工业企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明确16名县级干部与22所省属高校开展主动对接,带着需要破解的难题和发展需求定向争取高校优势学科、专家团队的帮扶支持。目前,已促成10家区内企业与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高校签订帮扶协议,谋划建设“智惠乡村”工作站23所。
“我们依托‘智惠乡村’工作站,在全区推广‘菌菜轮作’模式,利用每年6月到8月蔬菜大棚休棚期,种植1到2茬草菇,亩产草菇达到4000公斤,实现每棚增收1.5万元。”马化彬说。
定陶区以“智惠乡村”工作站为载体,认真梳理省属高校发明专利和科研成果,形成定制化“专利菜单”,对全区“智惠乡村”工作站和重点企业精准推送,形成源源不断的专利“变现”、资金再投入的良性转化,真正实现了以“智力”赋能定陶特色产业发展。目前,已成功引进省农科院等专家团队14个,争取省属高校科研成果42项、涉农专利769项。